两年的得失(不含展望)

    7月12日,来到**(Co.,Ltd.)正好两年。只要总结,两年的时间可以学到很多经验和教训,大部分与做人做事的方法有关,而与技术无关,而本文也无意讨论该部分。
最有价值的成长经验:
    1、做事的原则方法:在协调处理一件事务上,努力兼顾到所有相关部门人员的权责和知情权,并使其在最终不为事务带来任何羁绊;
    2、责任问题:a、事前明确自已的权力、责任和目标,不要被太多的建议所左右,而不管意见来自何方;
                 b、问题出现首先寻找解决之道,但不过多揽责任;
    3、方法问题:结果导向,方法总比问题多,不讲出了多少力,要问自己完成了什么;
    4、态度问题:费力做完一件事后不要表现的好像轻而易举,不要不在乎,全力以赴,永远不要说自己很闲;
最需要提高的技能:
    1、当众演讲的能力,或者叫消除当众演讲的压力,或者叫相信自己;
    2、圆滑处世能力,如何又能恪守做人的准则又能不得罪人是个难题;
做的最坏的事:
    太多次自己败坏自己的形象。用自己珍惜时间想法,给别人留下极坏的映象,而自己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珍惜,仅做了一个表象,这是最昂贵的买买。铁定需要改变的。
最郁闷的一件事:
    发生在转折之后的一件事,我全力以赴,却落了一身埋怨。
    那时我削指甲割伤了脚趾,但正好有个较急的CF测试。本来我与工艺室A(Name)协作,前制程工艺方面的内容由其主导,而各类数据测试由我主导,而因为脚趾不佳,我希望前制程我不用协助他,可惜进前制程找他时发现他感冒了,而且告诉我这两天请假,帮不上忙。(在一个制度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做事有时很难,虽然我是完善测试方面制度的,但有些情况是很难说清的,或者说我不够尽责)
    而时间不等人,我必须去前制程,并记录很多数据,而我们部门只能用公用的净化鞋(没大号的),所以每次进出,我用纸缠住的脚趾都是血淋淋的,幸好经过长期的打交道,线上员工都还很合作。但在一个五次高温每次都要进出测大量数据的测试项目上,我有些想缓解一下了,所以测了两次后便先把整个评价报告写出来做为初稿递交,没想到经理马上就问怎么高温只有两次,我只能表明线上固化炉换产品,温度无法进行后续工作。然后在国庆前夕停产前,我又进出几次将数据补全,,而那片CF玻璃也就在第五次测色度的时候“咔”的一下,很给面子。
    从来公司到现在几次都是如此做的,本想拉A(Name)体现一下部门协作未遂,因为当时转折之后,我也只能自己做了,毕竟,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但我并不知道伟川的真实意思是希望把这4片玻璃做成多部门批量验证性质的,而不是样品性质的测试。这我能从后面签材料试用报告的话语中明确体会到不满。
我曾考虑签黄捷的名以示合作,但我实在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唉,还是不够圆滑。

失误实例:
1、无事之争

    有时工作很清闲,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每周定期参加一下各部门的交流例会后便无事,这是我3月份的真实写照,在经历了20多天的无聊状态之后,我发了一份邮件给我们那个团队的所有人,原文如下:
----------------------------------------------------------------------------------------------
                            关于职位和工作的思考
    最今看了一段时间的资料,反思下,感觉有些方面问题探讨下:
    主要是我看问题的方法可能出现一个误区,就是看问题没有从问题的本身去把握,首先想到的是方案可能带来的阻力,即首先考虑的是“哪些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以及“哪些最好不提出以免遭到反对”,这样就无形中打击了自己的信心,禁锢了自己的思维,而事实上按照一般的说法,人们担心的事往往不会发生,而没有考虑到的反对和困难却突然冒出来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因为很多时候都有很多疑问被自己要么想当然的以为、要么感觉困难重重的故虑打消在萌芽。
    关于工艺引进和改良,如果涉及新项目引发的新工艺问题,感觉开发有责任和义务和工艺、设备一块做好,但对现有工艺的改良,我认为还是主要该有工艺完成,开发设计指明需要改善或解决的问题,然后协助工艺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解决总伴随风险,而这风险是工艺该承担的份内责任,我们需要的应该是一个结果。当然,现在的效率水平可能会低,需要协调改善。
    关于工艺和质量会议:承上所言,工艺问题需要了解,但会上的都是大部分已经解决的,而问题如果是和开发设计相关的话,一般比教急,工艺或生产第一时间联系和进行解决的是设计相关人员,与我没什么关系。质量会议类同,一般不会有开发设计什么大问题,有了也有专人处理,还是没我什么事。
    所以我的两项主要任务看上去很重要,但由于现在要求工艺的稳定性和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实质上一般没我什么事。
    对于测试仪器的原理和方法,我知道品质的B(name)前段时间主要做的这个,对于仪器的使用方法,仪器主要是品质负责,所以要求其出份简明详细的操作说明应该是合理的,没必要重复投入人力。对于原理没什么想法,只是我看到一段话说:要求工具的使用者了解工具的构造,正表明工具制造者的无能。如果工具是好的,工具的使用者无需而且实际上不应该对工具本身有什么了解。
----------------------------------------------------------------------------------------------
    而后便有了一次会议,而后便有了昭锋让我协助他做事,而昭锋告诉我的唯一理由是害怕我再说没事做,使我内心很郁闷和无奈。当然那个月系数是0.9(或0.8x),意思是很差。
2、交往之争
    交往的转折点是一件小事,但结果却使我无法在该团体立足。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最初人缘都很好,但总有一些事导致剧变,虽然相比以前我已宽容了太多。于是我想到一个重要方面:可能我不会拒绝吧,因为每次的转折都是必然,从开始就预言了结局。
    自分配入开发部后,我便于C(Name)合作,似乎我和任何人从来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当然,结局惨淡。C(Name)有个特点,就是有工作问题会找领导问清一切,然后再做,同时,有什么事都找人商议并探讨、针匾时弊(当然,主要是本公司的),而这个人很多时候是我。而我并不想将大量工作时间放在这上面,虽然不情愿,但并未表示过反对,而且我已看淡了很多事,所以我也并不是很介意这些讨论。
    他也很乐意帮助别人(同时也是汕头本地的),但有些时候也太过想依赖别人了,我映象中的一个折扣分就是一次他需要往切片间送张单子,他宁肯问遍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等半小时以上直到找人帮他捎到厂房去,而不肯自己花5分钟进去把事情做完。
    不过直到9月份发生转折的事情之前,我们并无矛盾。在做了近一年的材料测评并彻底改做样品之后,我和C(Name)在一个见供应商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我当时并不认为有多重要),因为交流上涉及一款液晶,那款液晶的报告我半年前测试过的一个样品,测试的结果并没有什么优势,我已经把详细报告发给过所有相关人员。而我已彻底交接完全不再做材料测试,而现在的工作已完全属C(Name)负责。C(Name)希望我能去,而我认为我把报告和相关问题再交代给他之后便没有责任再去。而潜在的原因来源于恐惧和我也实在无法评述这款液晶的好坏,顶多也就是把报告第一页的综合评价念一下而已,而这样的话我把我的观点告诉他后我认为我也就没什么责任了。
    而最终我也没去,这种决裂带来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我见到了我曾经对待别人的态度和眼神,我们已成陌路。(我知道一种失望和愤闷)与我曾经的结果不同的是,我不再属于曾经的小团体,我不知道大家说什么,只是相对几个人的小团体来说我挂了,我也不去猜测什么,但几个月来我们的系数完全依赖大家的投票决定结果(每个人可以同时选5个人,总共7-11好像吧,逐渐有新人加入),结果不言自明。
3、责任之争
    转折事后,有一次小组会上说到C(Name)负责试验的一份报告,其在会上对报告结论做了说明,而我在思考中逐渐对其中的一个小点深表怀疑,虽然我知道如果提异议的话会有其它想法,因为报告应该已经审核了。当然,反复考虑几天后我还是私下发邮件给D(Name, superior)提出了我的看法和对可预见结果的建议,结果他把邮件回复给我和C(Name),同时这件事落在我的头上,据后面的说法为当时做样品我比别人闲,而且他说他每天都会收到几十条的建议(我内心深表怀疑),不可能每个都认真对待,他需要分清主次的。
    于十我想改变一下,思索了好几天,结果在小组会上临场发挥时发现了因为封闭而产生的一个致命问题:公开演讲的能力。不管原先设想的多好,我在会上的表现是极糟糕的,是我这两年的一次奇耻大辱。(当然,完全是我自己造成的)在一种压力的状态下,我变得词不答意,重复着一些自己都极不满意的话语,而且表面上很激动,我都明显感到了自己说话的颤抖。
    我当时想要表达的是,建议仅是建议,听与不听我无能为力,但如果处理的话,我觉得应该由对建议内容负责的人去处理。接受或不接受,但是不能把问题推回来。
    因为我接触的一些人私下都是这样认为的:你提出问题,那你就要去处理,因为提问题谁不会,而且很多问题大家都知道,只是不涉及自己,谁都不去看而已。
    而我最想阐述的就是我们做事思维方面的问题,而D(Name)明确告诉我我不能要求别人改变自己的思维。(而我当时真的想改变公司的一种思维)
    而那个月,我得了一票,我并没有投自己,因为我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而且我发现了这个我必须解决的大问题:我不善长公众演讲。
4、意外之争
    公司开发**(Product)线半年了,希望能共用***(Product)的生产线,盘活一厂的资源,所以要创新做事。(当然实际目标是共线1-2年积累经验,重新建厂还是要用行业标准的流程和设备)
    我在二厂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的情况下来到了一厂,然后稀里糊涂,或者说随意,E(Name)让我跟它一块贴合一对板,好像随意提了一下以后由我做,这做为一个开始。在没有人明确告诉我由我负责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公司**(Product)发展的核心创新任务载板落到了我的肩上。然后有一次我问E(Name,Superior),他说他们做不下去了让我做。(当然,这个时候按照雾满拦江的分析,这个任务的结局已定,做好可能有苦劳,做不好功劳苦老都没有,因为时间好像已经超过了计划)
    然后便是交错复杂的建议和指导,不过这次都是经理级的建议,三个经理,各有特点。不过在拖了几个月后还算解决了。这方面不想多写了,就是每个月加班60个小时,得了3次0.9,(已经归经理直接领导,不需要投票了。当然,第3次发生在与经理表明要辞职后,当然工作和加班都很少了)然后掏了5000块后走我的路了。(不要讲太多法律(实际未交。2008-7-20)
    个人感觉领导最经常做的事,就是给你一个念想,然后过几天他自己都忘了,当然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找到了更合适的人。
    这里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便是:做事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自信,不盲从,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同时不要陷入多头纷争的境地。
后记: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也一直在寻找。
    坦白说,我对汕头有成见,而很多人对公司的政策有成见。不用想太多,打包一下,交5000块钱(实际未交。2008-7-20),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也很不错。
    忽然发现,我实现了童时的梦想:浪迹天涯。
    (本文提早写完,因不管前路如何,此举已是必然)
                                                        2008年7月4日


如果给你带来帮助,欢迎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