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所暴雷阴影下的小人物们

中科院心理所暴雷阴影下的小人物们
智汇科技
2020-11-17

2020年10月30日,在中科院心理所继续教育学院与2020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的沟通见面会上,心理所所长傅小兰承认早前就了解到心理所同等学力申硕"通道"即将关闭,却继续以"同等学力申硕"名义招生,并在大多学生付出高额的学费和一年的学习后,申硕梦想破灭,数千学生申诉无门。在线上的沟通见面会上,傅小兰当着数千学生的面称,原来的招生承诺无法完成的,后果自己也准备好了——"该坐牢坐牢"!

随后,中国新闻社旗下重要党政媒体《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重磅调查新闻《中科院心理所同等学力申硕"爆雷"背后:心理学培训的热潮与乱象》。揭露了中科院心理所枉顾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要求陆续削减申请同等学历的通知,反而疯狂招生。最终在今年被北京考试院约谈国科大,直接导致数千名学生已经缴费学费和学习了近一年的学生再也无法申硕。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全国关注,数千名受害学生人心惶惶。

偏离国家队职责 疯狂牟利或许是根源

根据早前所长傅小兰在采访中透露的:"近几年,每年报名参加研修班的人数大概有两三千人,收费均为3万元左右每人"。每年仅研修班的收入就近亿,还不包括申硕的费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作为国家队的心理研究领域的事业单位,本应该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学术和研究上投入重点精力,为国家在全球各国的心理研究方面贡献荣誉和价值,而非像一家商业机构一样,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利用事业单位的特殊身份和大众对中科院的公信力,疯狂敛财。仅仅一个单项就抵得上数个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更勿论其与数百家社会招生机构开展的各种证书培训和认证收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一位教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科大停止同等学力国考的一个考量,或在于科学院的转型,还是要将重心放在国家科技战略、重大基础前沿问题的研究上,而心理所研修班规模比较大,"涉及到招生和培训",偏离"国家队"的使命有些远。

国家设立事业单位的初衷与企业截然不同。中科院心理所在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登记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中国心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其中并不包含以心理学的领先地位进行垄断性的盈利等职责。

中科院心理所的商业江湖

商业时代,让本该专心做研究的心理所成为了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弄潮儿。由此建立起了一个数百家社会盈利机构共赢的巨大利益网络。

在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系列培训综合服务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所力推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而其直接和间接合作机构,是千余家民营的招生培训公司。

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致电一家名为京师博仁的心理人才培训机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参加其机构的培训就能获得中科院心理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两个课程价格分别为3380元和5680元,学习完后就可以参加每年5月和11月中科院心理所举办的300道单选、多选题组成的合格证书考试,有相关行业内不愿意具名的人士反映,"基本交钱都可以拿下证书,比考科目一还简单,都是选择题"。

据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春反映,每年参加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考试的总人数在3万人左右。中科院心理所为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便将培训业务交予一些经考察合格的社会机构。

目前,与心理所合作的对接机构有300多家,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心理所要求,培训机构的收费不能低于3000元,心理所对每个学员收300元的技术服务费与考试费,通过考试的另加60元的证书费。目前,还有1000多家社会机构在排队申请和心理所合作,心理所还会再审批一批,明年就不再增加,要控制规模,对于违规宣传,培训质量差,学员投诉多的机构,会动态调整,取消对接资格。"有机构瞎宣传,说心理所发的证书是职业资格证书,拿到证书就能就业,月薪10万等,还有机构会胡乱承诺,招收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很多初中、高中学历的人被忽悠来了",导致无法报名考试。正因如此,每年心理所的商业江湖中,带头大哥与众多招生小弟分享数亿乃至近十个亿的收益。

而这数亿的营收背后,是对证书和申硕一无所知的大众百姓。

盲信国家队的大众百姓

可以拿出数万元去考硕和数千元考认证的,并非是有钱人。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收入微薄,相信学习改变命运、憧憬着美好未来的芸芸众生和普通人们。

而他们,也是最容易轻信虚假和夸大宣传的人群。尤其是国家事业单位强力背书的项目。

破灭的不仅仅是希望 更是对国家单位的信任

小人物,刘芳。

毕业后由于照顾着抑郁症的母亲,依靠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网站上看见了这号称"权威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其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为支撑单位,并且理事长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韩布新。站在两难的境地,为了母亲,也为了自己,刘芳还是咬咬牙,给出了全部积蓄交上了这3万元学费。本以为搏一把能够换来更好的生活,但傅小兰这次的讲话破灭了她的希望。

明知无法兑现承诺,却依然打着即将取消的"同等学力申硕"名义招生种种虚假宣传甚至涉嫌"诈骗"的行为让许多像刘芳一样的人对生活的希望被渐渐磨灭,在不断地欺骗中被压垮,对于整个国家单位的公信力也产生了深深质疑。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众多学员中的一个特例,但事实并非如此。

小人物,张鑫。

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妻子今年生宝宝,本来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但由于全家人的疏忽,妻子患上了产前抑郁。在经历了众多眼花缭乱的广告以及销售推销后,他选择了报考一家官方认证的中科院心理所合作的一家心理学机构。

交了高额学费后,他短暂地辞职,开始了学习之路。本以为学习了心理学之后不仅提升自己还能帮助妻子和孩子,却没曾想这就是场噩梦。据张鑫描述,线上课程就是按照书本的内容由老师复述一遍,并且这些视频内容都是前几年的,并没有随着时代改变,实用性十分差。随着同等学力申硕的失效,张鑫看着存款上的四位数愁容满面,孩子即将出生,该拿什么养活他……

越来越的的学员爆料,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员投诉退费,据悉,如今退费的学员高达上千人,却鲜有人退款成功,不少学员退款被拒,也投诉无门。

损害的不仅仅是小人物 还有国家单位的公信力

提起中科院,曾经的我们总是怀揣着崇敬的心情,因为它代表了权威、代表着科学、代表了公信力、甚至代表着党中央和政府的科学期许和厚望,但如今看着各式各样的中科院心理所合作机构、支撑机构的违规甚至违法操作,不禁让人不寒而栗,重新审视"中科院"这三个大字。

中国心理学会曾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而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却因为颁发"心理咨询师技能证书"直接违反了"忠实诚信"、"善行与不伤害"的学会原则,无它,为了商业牟利而已。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公开评价道:"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颁发这个"心理咨询师技能证书"是违反了中国心理学会颁布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国心理学报,2018年50卷11期1314-1322页)的有关规定的(第4.1,6.3和6.4条款之相应规定),最重要的是违背了"善行与不伤害"的伦理原则,也违背了对专业的"忠实诚信"原则(https://mp.weixin.qq.com/s/cio-tQ2AwYKc6MCeyQZvsw)。

我认为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没有资格发这个"证书",这个也不符合标准委员会有关工作业务范围和工作章程。中国心理学会在这事情上暴露出来是内部管理机制混乱,应该痛定思痛加以改革。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中国心理学会大多数"委员会"建立的机制存在制度上的bug,会员与各个委员会的关系实际上不明确,会员对各个委员会的委员缺乏选举权,委员们的任命人为因素极大,实际上完全靠几个主任副主任委员会的"良心"和内在公正程度在决定,个别委员会甚至被少数人控制做为自己和所在单位的一个牟利和权力寻租的平台。"

而通过调查中国心理学会,则发现,虽然其在民政部登记的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协。但是实际的支撑单位依然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通过百度解释,所谓的支撑单位就是实际的运营和运作单位。

还是那些冀图借学术谋百姓利益的人。

也许是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师发证业务从市场上获益巨大,在经过央视的点名批评后,中国心理学会标委会发起了新的发证业务,不知道是狡兔三窟还是另起炉灶。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的硕士证书,还是心理咨询师的合格证书,业内也不乏有良知的学者予以痛批和呼吁。

暴雷背后是党性不足和价值观的扭曲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教授:

"这样发证书是不是一种欺骗?获得这个证书就从业的人如果招揽你的亲人做他们的'咨客',你敢毫无保留地大力推荐吗?别再告诉我'让市场选择'!如果全国每人立即获得一本驾照准许开车上路的话,你敢带家人在马路边散步吗?"

钟杰教授向这些借学术牟利欺诈百姓的人们发出了灵魂质问:"一直以来我都为一些人有这种逻辑感到困惑:因为婴儿需要高蛋白奶粉就加入三聚氰胺进入奶粉去卖;以群众需要吃饱为由就把大米参入细沙;以百姓寻求幸福快乐的理由卖白粉;以人民急需心理健康服务为由就搞劣质培训发资格证书卖证。后来发现它们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价值观问题。 "

无论是中科院心理所还是国科大继续教育学院、亦或者是中科院心理所支撑的中国心理学会标委会、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这种偏离国家队职责和方向、辜负党和人民信任的敛财项目,可以休矣!

来源:https://m.sohu.com/a/217316389_571464/?pvid=000115_3w_a


如果给你带来帮助,欢迎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