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更多的「被看见」

为人父母想要维系有威严又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又需要承担教养责任,尤其教 育或处理孩子问题行为的过程中容易有摩擦,这些摩擦很容易勾起彼此的负向情 绪,进而考验亲子关系。

笔者在此分享减少摩擦并同时增进亲子关系的一个心得:若有时间,下命令前先同理。在小的地方耐心等待,看见孩子的努力,建立自信及自尊。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对一般家长来说却不知如何做。以下是一些小分享。

01
别急着教导孩子要怎么处理事情,

却忘了处理情绪。

 

“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这样做,你怎么都讲不听!”

直接的责备与怒气脱口而出,会让孩子感到挫折受伤,而父母除了气急败坏,事后往往会多一些懊恼,会后悔自己语气太严厉、太情绪化,或是言行不够适切。

怀恩(化名)是个情绪与行动都很直接的孩子,他想跟哥哥一起去打球,却被父 母阻止。他又哭又闹又急着说明自己的想法、理由,仍无法被父母接受。气极败 坏之下,他乱丢物品。怀恩的妈妈既生气又挫折,只能再三告诫并严厉地惩罚怀恩,却不知道该如何处 理他的强烈情绪。

“我知道你很想跟哥哥一起出去玩,被爸妈阻止,让你很生气又很难过。”

“打球是你最喜欢的运动,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打球会让你快乐,你不知道为什么爸妈都不让你去打球,你觉得爸妈都不懂你。”

当我告诉怀恩我明白他的想法、看见他的情绪。瞬间,他的气极败坏、委屈被安抚了,甚至能够冷静地分享他的想法与感受,并且告诉我他的新计划,也会再试着与父母沟通。

孩子在不被了解的情况下,直接被迫接受父母的命令,除了一方面期待落空,同时还增加了不被父母(孩子最在乎的人)尊重及接纳的负面感受。

02
孩子不一定能清楚说出自己的情绪,

却能深深感受。

我想要买这个

我可不可以买那个?

这个我没有,可以买给我吗?

笔者曾经带亲戚的小孩去逛街,孩子看到许多新奇的事物,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拥有。

“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些东西,但是你可不可以买这些玩具,是需要由你爸妈决定的。”

孩子没有哭闹反而回答我:

“我觉得你对我好好喔,你都不会凶我。”

这个孩子也许无法说出笔者与她父母为何不一样,但是却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大人对她态度的不一样。她纯真的分享中,其实也提醒我们:那些片刻的相处,不管是你对待她的那份心意或是互动中的情绪,她都深深感受到了。

即使是小孩也需要被尊重、被听见、被看见。

透过反应他的情绪、回应他的想法等过程,他便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需要有被看见,也能从中获得自尊,尤其当大人能清楚地反映他的努力过程,孩子更会感受到一直有人陪伴着他、看见他的付出与努力。

03
看见孩子的努力,

能帮助他建立自尊、培养自信。

小芯(化名)只有四岁却什么都想尝试:想自己打开瓶盖喝水、想自己用筷子夹菜…

然而这年纪有些事还是无法做得很好,有时会打不开瓶盖,有时会把菜撒 得满桌都是,她同时要承受力不从心的挫折感,还要面对大人的责罚。

“你知道要这样开水瓶,你努力要把盖子打开,对不对?”

我看见她过程中的用心与努力。

小芯很得意地回答:

“对,我知道要这样做!我要再更用力打开瓶盖!”

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其实不需要太快给他建议,让他有一些摸索的机会,反而可以看见他面对挫折或困难时的处理方式,更能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只需要陪在一旁,确认他的安全,并适时反应他的努力过程,孩子便会觉得自己被相信、被赋予能力及被鼓励。

唯有经过自己尝试而得到的收获,才能带给他正向感受及建立自己的自信。当孩子获得自尊与自信,他便能更勇敢地去探索世界,也能用正向而健康的方式与其他人事物互动。

而培养孩子建立自尊、获得自信的关键,在于「被看见」。

当我们能看见孩子的情绪和努力,并反映给他知道,他就能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的感觉,同时从这样的互动中认识自己的情绪及能力,进而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作者:李岳庭 台南大学谘商与辅导学系副教授、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国际交流组召集人

文章来源: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心理健康专区-张老师月刊之幸福工程专栏-105年7月号


如果给你带来帮助,欢迎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