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社交能力的训练方法
1. 学会理解他人感受
-
-
认识情绪脸谱: 用包含笑脸、哭脸、生气脸等常见表情的卡片,和孩子一起猜猜这些表情代表什么心情
-
-
-
角色扮演体验: 和孩子互换身份做游戏(如让孩子当老师教家长),事后讨论各自感受
-
-
解决冲突练习: 通过布偶演示常见矛盾场景(如抢玩具),教孩子说三句话:→“我还在玩这个...”→“我们一起玩好吗?”→“请老师帮我们想想办法?*
2. 学习合作与分享
-
-
分步骤学分享:① 先让孩子保管自己的专属物品② 引导交换简单玩具(每人玩3分钟)③ 合作完成拼图等需要配合的任务
-
-
加入集体活动技巧:① 观察大家在玩什么② 礼貌询问“我可以一起玩吗”③ 接受建议(如“你当顾客来买东西”)
3. 读懂身体信号
制作简易观察表:
别人动作 | 可能的心情 | 我们怎么做 |
---|---|---|
抱着胳膊后退 | 不想靠近 | 先保持距离 |
身体前倾点头 | 感兴趣 | 继续交谈 |
不停玩衣角 | 紧张 | 小声问“需要帮忙吗” |
二、改善注意力分散的日常训练
1. 保持专注的窍门
-
-
任务拆分法:把写字作业分成:① 写5个生字 → 休息1分钟② 再写5个 → 起身跳5下③ 完成后划掉任务
-
-
减少干扰技巧:√ 书桌铺纯色桌布√ 准备“安静耳塞”√ 给容易玩的小文具配收纳盒
2. 控制冲动的练习
-
-
冷静四步法:停住(原地站定)→ 吸气(深呼吸3次)→ 想方法(列3个解决办法)→ 做选择(选最好的)
-
-
等待能力培养:用积攒奖励方式:每次多等5分钟可得1颗星,集满10颗可换公园游玩
3. 记住任务的诀窍
-
-
多重提醒法:口头说要求 + 画步骤图 + 示范怎么做
-
-
任务自查表:□ 准备好用品□ 明白做什么□ 分步完成□ 检查成果
三、家庭与学校配合要点
1. 使用行为记录表
简单记录表:
日期 | 好行为(如主动分享) | 待改进(如打断说话) |
---|---|---|
周一 | 让弟弟先玩滑梯 | 课堂插话3次 |
2. 学习环境小调整
-
-
书桌分区使用:左边放作业本(学习区)中间放铅笔盒(工具区)右边放捏捏乐(放松区)
-
-
特别提示方式:学校:老师竖起2指表示“先听别人说完”家里:家长摸耳朵示意“降低音量”
3. 有效鼓励方式
指出具体好行为:
√“刚才等妈妈打完电话才说话,很有礼貌”
√“作业分段写,30分钟就完成了”
四、跟踪进步与调整计划
1. 阶段小目标
时间段 | 重点目标 | 检查方式 |
---|---|---|
第1个月 | 争执减少一半 | 记录冲突次数 |
第2个月 | 持续做功课15分钟 | 用计时器记录 |
第3个月 | 主动找伙伴玩 | 观察社交次数 |
2. 简单协调训练
-
-
左右开弓游戏:右手画圆形 + 左手画三角形
-
-
集中注意练习:听到指定词就拍手(如故事里出现“小猫”)
3. 评估进步方法
制作月进步表:
每日专注时长:▁▂▃▄▅(记录折线图)
友好行为次数:⭐(每5次加颗星)
实施建议
-
每周选2-3个方法重点练习,避免贪多
-
把训练融入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时练耐心等待)
-
遇到困难时回溯记录表,找出有效方法
-
每月开家庭会议,和孩子共同设计下月目标